交易所 分类>>

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中金固收·综合】境内机构大幅增持境外机构延续减持——2023年8月中债登、上清所债券托管数据点评

2025-07-09 19:28:1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

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中金固收·综合】境内机构大幅增持境外机构延续减持——2023年8月中债登、上清所债券托管数据点评

  分品种来看,8月净增仍主要由中票和私募公司债贡献,其中短融超短融净增转正,而公募公司债净增转负。8月截至目前统计,中票和私募公司债净增量分别达1136亿元和937亿元,贡献多数净增,两者分别环比抬升34%、44%。此外,短融超短融实现净增转正,净增量绝对规模也有405亿元,铁道汇金债净偿还量也边际收缩。而公募公司债净增延续收缩态势,8月转为净流出205亿元,定向工具净增环比收缩61%至69亿元,企业债净偿还量扩大144%至263亿元。

  8月1-3年、AA+评级仍贡献多数净增量,非国企净增量转负。期限上,1-3年期继续贡献多数净增量,绝对规模为1314亿元,而5年以上品种净增量转负至-111亿元,长端融资情况边际弱化;外部评级上AA+评级继续贡献绝大多数净增量,净增量达1524亿元,AA及以下净增量由上月的-51亿元转为359亿元,低评级融资环比好转;企业性质上,国企净增量达2080亿元,而非国企净增量再度转负,国企内部央企净偿还量收缩至447亿元,地方非城投国企净增量环比扩大至560亿元。

  按照短融超短融、中票、企业债、定向工具的合计口径,8月信用债托管总量[2]净增加804亿元。券商自营和境外机构减持信用债,其余增持信用债,其中广义基金增持规模由1848亿元收缩至911亿元,保险增持规模收缩至41亿元,而商业银行由减持1431亿元转为增持10亿元,券商自营减持规模收缩至57亿元。市场份额上,广义基金和保险持有占比分别抬升0.26ppt和0.02ppt,商业银行和券商自营的市场份额分别环比下降0.09ppt和0.06ppt。若再考虑公司债,信用债总托管量净增加1878亿元,广义基金增持规模收缩至656亿元,市场份额抬升0.34ppt,保险增持规模扩大至152亿元,持有占比抬升0.03ppt。商业银行增持规模扩大至218亿元,持有占比环比下降0.03ppt,券商自营减持规模扩大至266亿元,市场份额下降0.12ppt。

  (1)短融超短融:8月短融超短融托管量净增加181亿元。投资者结构变化方面,仅商业银行和保险减持短融超短融,其余机构增持短融超短融。具体而言,广义基金仍为本月增持主力,增持规模由856亿元环比降至364亿元,持有占比随之抬升0.94ppt。政策性银行、券商自营、境外机构和信用社分别增持48亿元、5亿元、3亿元和2亿元,政策性银行市场份额抬升0.18ppt,后三者市场份额均抬升0.01ppt。商业银行减持规模由1365亿元环比收缩至225亿元,持有占比随之下降1.04ppt。保险减持12亿元,市场份额随之下降0.05ppt。

  (2)中票:8月中票托管量净增加961亿元,仅境外机构减持中票,其余机构均增持中票。增持机构中,广义基金增持规模由918亿元环比降至589亿元,但因增持规模较原始持仓有限,持有占比随之下降0.03ppt。商业银行由减持99亿元转为增持281亿元,市场份额因而抬升0.11ppt。政策性银行、保险、信用社和券商自营分别增持96亿元、64亿元、14亿元和11亿元,持有占比分别变化0.07ppt、0.04ppt、0.01ppt和-0.05ppt。境外机构减持29亿元,市场份额下降0.04ppt。

  (3)企业债:企业债(不含铁道)8月托管量净减少407亿元,信用社和政策性银行增持,其余机构均减持。广义基金本月仍是减持主力,净减持157亿元,市场份额随之下降0.15ppt。商业银行减持规模升至47亿元,但因减持规模相较基金更小,持有占比反而抬升0.15ppt。保险减持12亿元,持有占比随之下降0.01ppt。境外机构减持规模不足1亿元,市场份额几乎不变。政策性银行、信用社增持规模均不足1亿元,持有占比几乎不变。8月企业债转托管至交易所的规模转为-130亿元,但因减持规模相较原始持仓有限,市场份额反而抬升0.15ppt。

  从8月的托管数据看,在净增抬升较多、收益率边际回调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转为增持,非银中除券商自营外也均有增持,不过增持规模有所收缩。在信用债净增量抬升较多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转为净增持信用债,结构上以中票、公司债为主。非银中广义基金增持规模收缩超半数,仍是信用债增持主力,结构上广义基金主要增持中票、短融超短融,减持公司债、企业债。保险增持规模略有收缩,主要增持中票、公司债。券商自营延续自4月以来的减持态势,减持规模边际收缩,主要减持公司债。

  今年1-8月广义基金、商业银行和保险主要增持信用债,广义基金增持规模最高,减持机构中券商自营减持幅度最大。如考虑公司债后,因商业银行增持公司债规模较大,商业银行转为信用债增持主力。从托管数据可以看出,随广义基金2-5月和7-8月均有增持,1月份理财规模下降影响的影响已被消除,广义基金再度成为信用债增持主力。如果看不含公司债的口径,2023年1-8月,广义基金、商业银行和保险分别增持2389亿元、512亿元和215亿元,持有占比随之变化0.47ppt、-0.02ppt和0.1ppt。净减持的投资者中,券商自营减持幅度最大,净减持630亿元,市场份额随之下降0.47ppt。若按照含公司债的口径,2023年1-8月,商业银行仍为各类型投资者中净增持规模最大的,净增持信用债3235亿元,持有占比因而抬升0.58ppt;广义基金和保险分别净增持904亿元和527亿元,市场份额分别变化-1.7ppt和0.05ppt。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