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 分类>>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

2025-08-10 17:27:4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

  2025Q1营收3.25亿元(+21.37%),归母净利润1788.34万元(-12.18%)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21.37%;归母净利润1788.34万元,同比减少12.18%;扣非归母净利润1699.71万元,同比减少13.60%。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延续,我们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0.94/1.12亿元。EPS分别为0.89/1.04/1.2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2/17.3/14.6倍,我们看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公司新项目实现量产带来业绩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2024年在国补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家电消费潜力得到较大释放,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达10307亿元,同比增长12.3%;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我国家电总出口达1,00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04%。受益于出口需求提振2024年中国冰箱冷柜销售总量达到了1.38亿台,同比增长10.84%。从产品来看,冰箱销量9671.25万台,同比增长10.87%;冷柜销量4131.37万台,同比增长10.76%。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09亿元,同比增长36.68%;归母净利润-4.4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40亿元。单看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81亿元,同比增长129.92%,环比增长22.32%;归母净利润1797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59万元,单季度实现盈利。公司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增长强劲,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49.14%;2025Q1实现销售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89.22%。考虑奥布替尼增长持续超预期,我们上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营业收入为14.70/17.90/22.07亿元(原预计12.75/16.79亿元),同比增长45.7%/21.7%/23.3%,当前股价对应PS为25.1/20.6/16.7,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以大单品奥布替尼为核心,差异化布局多款血液瘤产品。奥布替尼针对一线SLL/CLL新适应症于2025年4月获批上市,并凭借2024年MZL新适应症进医保快速放量。引进产品Tafasitamab二线治疗DLBCL疗效优异,中国大陆已于2024年6月申报NDA并纳入优先审评,预计将在2025上半年获批上市。高选择性BCL-2抑制剂ICP-248已获得CDE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与奥布替尼联用一线治疗CLL/SLL的注册性III期临床已于2025年3月底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针对AML等适应症的多项临床试验正在中国和全球快速推进。

  奥布替尼与两款TYK2抑制剂针对自免多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正快速推进。奥布替尼针对PPMS和SPMS正在全球启动III期注册临床试验;治疗ITP的III期注册临床正加速患者入组,预计2026年上半年提交NDA;针对SLE的IIb期临床已完成患者入组,预计2025年数据读出。同时,公司正持续加速国际化进程,积极探索重要管线的国际合作与对外授权,与康诺亚合作研发的CD20/CD3双抗已于2025年1月授权Prolium Bioscience。

  Q4业绩大幅改善。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18.65%),归母净利润1.24亿元(-19.38%),扣非归母净利润1.19亿元(-15.16%),利润下滑主要系期间费用增大,规模扩大使得各部门职工薪酬增加。分季度来看,单Q4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38.50%,qoq+10.64%),归母净利润0.4亿元(+58.59%,qoq+50.56%),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122.31%,qoq+37.65%),我们预计国内外的收入端环比均有改善。境外非新冠业务延续高增长,大订单贡献主要收入。分产品来看,2024年重组蛋白收入5.36亿元(+17.35%),检测服务1745万元(+12.63%)抗体、试剂盒及其他试剂7979万元(+31.23%),重组蛋白中50万以上的产品数量共计225个,数量占比为5.40%,订单占比为50.08%,大客户采购占比进一步提升。分地区来看,境内收入2.16亿元(+16.76%)境外收入4.29亿元(+19.62%),其中境外扣除特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收入实现了超过20%的同比增长。

  持续深化产品开发,适应新药开发进程。2024年公司有5000多种重组蛋白、抗体等生物试剂产品实现了销售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产、分析经验。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投入研发费用1.65亿元(+32.37%),拥有研发人员265人(+7.29%),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公司已成功开发近50款高质量的GMP级别产品,包括细胞因子、细胞激活用抗体和磁珠、全能核酸酶以及Cas酶等,适用于CGT药物CMC、商业化生产和临床研究。此外,公司积极拓展相关产品和技术服务,覆盖ADC药物从抗体制备、筛选、偶联到后期生产质控的全流程,以加速ADC药物的研发进程。

  科技巨头背后的软件开发新锐。慧博云通成立于2009年,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软件外包+终端测试服务,公司早年主要为通信行业科技企业服务,随着多年发展逐渐覆盖互联网、金融、汽车等行业。公司自2022年上市后通过收购的方式加速拓展金融IT领域的客户,同时持续加强与互联网大厂的合作。目前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1)TMT领域,公司与字节跳动(2024年已成为第一大客户)、阿里巴巴、小米等客户;2)金融领域,公司服务于中国银行、浙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头部机构。

  拟收购信创服务器龙头宝德计算机布局国产算力。慧博云通于2025年5月5日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获得宝德计算机的控制权。宝德计算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计算产品方案提供商,以服务器和PC整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的综合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宝德计算机在信创服务器领域处于领军地位,公司位居中国ARM服务器市场第一,信创整机市场领导者,中国AI服务器TOP3,中国服务器市场国内品牌TOP5。

  2025Q1营收8546.31万元(+43.27%),归母净利润1983.71万元(+18.53%)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8546.31万元,同比增长43.27%;归母净利润1983.71万元,同比增长18.53%;扣非归母净利润2025.32万元,同比增长25.48%。2026年中公司募投项目产能有望释放,我们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4/1.13/1.32亿元。EPS分别为0.91/1.09/1.2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2.2/26.7/22.8倍,我们看好2026年中公司募投项目产能有望释放,PEEK材料新产品研发加速,维持“增持”评级。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新四化”趋势下座椅功能配置关注度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0%和4.50%,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2024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消费者对智能化座椅功能配置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智能座椅逐渐作为汽车座椅标配,汽车智能座椅零部件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公司产品订单以新能源车型为主,约占90%;其他车型及非汽车订单约占10%,下游的终端客户包括比亚迪、特斯拉、理想、极氪、小米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2024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564万元,同比增长18.10%,新增发明专利9项。同时在2024年完成了PEEK材料“载荷大于400MPa,M200标准摩擦磨损试验极限脂润滑摩擦系数0.05-0.1,摩擦宽度<2mm”相关工艺系数的验证工作。“年产20,500万件自润滑轴承、5,300万件汽车零部件、24,200万件金属零部件”累计投入进度达65.34%,预计2026年5月16日建成投产。

  投资亮点:1、公司是全球销售规模领先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中策橡胶前身杭州海潮橡胶厂于1958年设立、并于1992年与中策投资合作设立中外合资企业中策橡胶有限,目前已深耕轮胎制造行业60余年,是国内外销售规模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品牌方面,公司拥有“朝阳”、“好运”、“威狮”、“全诺”、“雅度”、“金冠”、“WESTLAKE”、“GOODRIDE”、“CHAOYANG”、“TRAZANO”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朝阳”品牌诞生于1966年、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本土轮胎品牌之一;同时,依托较为完善的境内外营销网络体系,公司旗下轮胎产品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进入到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多家知名整车厂商供应链,并远销欧洲、北美洲、非洲、东南亚以及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伴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轮胎产品销售规模持续扩张,现已跻身全球轮胎制造企业前十名并长年位居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榜首。2、报告期间,公司进一步扩张海外生产基地,或利好公司未来经营稳定向好。中策橡胶泰国生产基地自2015年投产以来,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持续助力公司外销比例的抬升,2024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已提升至48.32%;2023-2024年间,公司又陆续设立了中策印尼、中策墨西哥,并计划在印尼及墨西哥投资建设新的海外生产基地。结合财务数据来看,2024年公司外销毛利率为22.8%、较内销毛利率高出6.46个百分点,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或将助力公司经营预期向好。另据招股书披露,美国及欧盟针对我国生产的相关类型轮胎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亦或将规避部分国家对华贸易保护政策的不利影响。

  优优绿能(301590):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88亿元/13.76亿元/14.97亿元,YOY依次为129.44%/39.24%/8.86%;实现归母净利润1.96亿元/2.68亿元/2.56亿元,YOY依次为325.30%/36.84%/-4.60%。根据公司管理层初步预测,公司2025年1-6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87%至26.58%,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变动-15.19%至2.05%。

  投资亮点:1、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领域的主要供应厂商之一;报告期间,其充电模块向大功率方向的技术迭代较快,助推公司经营稳定向好。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近10年,坚持高功率密度、大功率直流输出的技术方向,陆续于2015年、2016年、2017年、2020年推出15KW、20KW、30KW、40KW充电模块,并启动了60KW大功率液冷充电模块的开发,是行业内较早推出上述功率等级产品的一线充电模块厂商之一;伴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充电速率需求的提升,公司40KW充电模块迅速导入市场,其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3.47%增至2024年的49.51%,带领公司经营稳定向好。截至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与ABB、万帮数字、玖行能源、BTCPOWER、蔚来等下游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核心客户中,国际电气行业巨头ABB、充电站运营行业头部企业万帮数字还分别持有公司7.8%、2.67%的股权份额,充分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及双方合作的信心。据招股书推测,2023年公司在中国大陆充电模块市场的占有率达10.58%。2、公司积极布局小功率直流充电产品、V2G产品和储能充电产品等;截至目前,上述新产品已处于小批量应用阶段。1)小功率直流快充领域,公司开发了专用于壁挂式小直流充电桩,具备体积小、可壁挂、噪音低、高防护性等特点,适用于小区、商场、景区、超市、地下停车场等场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快充需求。2)在V2G双向电网互动充电模组领域,公司开发了单相7KWV2G模组,并着力研制三相11KWV2G模组,致力于提供电能在电网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间的双向流动的解决方案;新产品将采用先进的双向CLLLC谐振技术、变换器效率高,主要应用于小区、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场景的停车场,通过电网系统的统一控制,实现削峰填谷,改善电能质量,消纳可再生能源等功能。3)储能充电方面,公司储备的30KW/40KWDC/DC充电模块主要应用于储能充电站中,在储能电池向新能源汽车充电时,起到调节和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可适用于多种电压等级储能电池。据招股书披露,上述小功率直流充电产品、V2G产品、储能充电产品等已处于小批量应用阶段。

  加快产品业务布局,填补国内空白。1.受益于电视平均尺寸增加,大屏手机、车载显示和公共显示等需求的拉动,平板显示行业长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据Omdia统计,2022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掩膜版需求731亿日元,预计到2027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掩膜版需求达到822亿日元,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大陆中高端半导体掩膜版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国内自主供应尚有较大的缺口。在所处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将通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加快平板显示业务布局,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提升持续盈利能力。2.在海外技术封锁和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加速进口替代。受益于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高速发展,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IC制造掩膜版技术壁垒高,工艺难度大,国内半导体掩膜版生产厂商的技术水平及产业化能力与美国、日本等国际先进厂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中高端半导体掩膜版产品主要仍依赖于进口。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可逐步实现130nm、65nm以及更高节点的高端半导体掩膜版的量产与国产化配套,满足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推动公司实现产品升级、技术领先,加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能力。

  客户资源深厚,技术实力领先。公司作为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掩膜版生产企业之一,具备较大的发展成长空间。目前,公司已经与国内重点的IC Foundry、功率半导体器件、MEMS、MicroLED芯片、先进封装等领域企业均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服务的典型客户包括芯联集成、三安光电、艾克尔、士兰微、泰科天润、积塔半导体、华微电子、赛微电子和长电科技等客户。在技术实力方面,公司坚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研发方式,逐步向新技术发展,提高公司的技术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授境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合计166项。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掩膜版龙头企业,本次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显著提高平板显示掩膜版和半导体掩膜版的产能,一方面将在显示面板掩膜行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OLED等显示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另一方面有望在半导体掩膜行业获得更多订单,不断提升半导体掩膜收入占比,从而在扩大营收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获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营收14.38、18.10、21.0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48、3.24、4.08亿元,对应PE33.45、25.60、20.36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种植牙以量换价表现亮眼,消费降级下正畸收入短期承压。截至2024年底,公司口腔医疗服务营业面积超过26万平米,开设牙椅3100台,口腔医疗门诊量达353.34万人次。2024年医疗服务收入27.32亿元(+1.62%),其中种植/正畸/儿科/修复/大综合分别实现收入5.30亿元/4.74亿元/5.01亿元/4.62亿元/7.65亿元,同比变动10.60%/-5.05%/0.29%/1.53%/1.27%,种植牙以量补价,集采效应释放。2024年牙科种植6.6万颗,同比超20%增长;正畸业务受市场消费降级、观望情绪影响但市场刚需保持稳定;大综合与修复业务的刚需支撑收入稳健增长。

  省内蒲公英计划深入推进与总院矩阵成型。公司深化“区域总院+分院”的发展模式,目前已完成浙江省五大口腔医疗集群布局(杭口平海、杭口城西、宁波口腔、杭口绍兴、杭口浙中),2024年杭口、城西以及宁口三大总院分别实现收入5.48亿元、3.82亿元、1.84亿元在总院的建设方面,紫金港院区一期计划2025年5月份开业,浙中总院目前在装修中。在分院的布局方面,2024年蒲公英已开业44家,其中60%已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截至目前已新开3家蒲公英亿元,预计下半年还有3家开业。

  2024年季戊四醇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涂料行业作为核心应用领域占比超30%,低热量甜味剂及医药领域需求稳步提升,在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等高端领域应用拓展,推动了附加值提升。2024年以来,单/双季戊四醇价格持续上行,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5月11日,单季戊四醇市场均价11886元/吨,同比上月+1.96%,较年初+6.89%,同比上年上涨14.08%;双季戊四醇市场均价75800元/吨,同比上月+6.16%,较年初+57.92%,同比上年+136.88%。双季凭借与树脂/颜料的高相容性、快速固化及耐磨特性,成为PCB高端固化油墨关键材料,叠加新能源、医药及功能添加剂等领域需求增长,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公司计划2025年底完成装置搬迁,双季产能阶段性缩减或加剧供应紧张。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15%,东南亚、欧洲市场持续开拓,叠加环保政策驱动高纯度产品替代,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可观。短期看,双季价格高弹性将直接增厚利润;中长期依托绿色工艺改造及高端应用场景渗透,公司有望进一步强化全球竞争力。

  公司依托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双轮驱动,持续夯实行业竞争力。公司凭借水煤浆气化技术的低成本优势,显著强化磷酸二铵及TMP原材料保障能力,直接增厚主业盈利水平。公司布局氟化工等高附加值赛道,与多氟多合资的宜化氟化工于2024年10月投建2×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项目,推动磷氟资源梯级利用。2025年,公司产能释放进入密集期,多个战略项目将陆续落地:磷化工领域,20万吨/年精制磷酸、65万吨/年磷铵搬迁升级及40万吨/年磷铵节能改造项目将巩固原料自供优势;氟化工领域,2×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项目进一步延伸磷氟产业链;20万吨/年烧碱节能改造、硫磺渣综合利用及4万吨/年季戊四醇升级等项目有望通过工艺优化降本增效。

  2024年12月11日,公司发布《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公司拟以32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宜化集团持有的宜昌新发投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对新疆宜化的持股比例将从36%提升至75%,预计2025年实现并表。此次收购标志着公司进一步夯实煤炭及煤化工产业链布局,形成“资源+化工+化肥”一体化优势。本次交易后,湖北宜化将全面整合新疆宜化的优质煤炭资源及成熟化工产能,形成上下游配套优势,新疆宜化产能与资源禀赋突出,拥有3000万吨煤炭、60万吨尿素、30万吨PVC+25万吨烧碱、8万吨三聚氰胺等产能。煤炭自给率提升将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抵御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尿素、PVC等产品产能扩张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化肥及氯碱领域的规模地位。长期看,新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潜力大,叠加化工产业链延伸,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资源禀赋转化及产业升级红利,业绩增长确定性显著增强。

  国博电子背靠母公司中电科55所,是我国半导体科技自立自强的骨干力量,聚焦固态器件与射频微系统、光电显示与探测器件两大主业,是我国微波组件核心专业所之一,在业内与中电科13所一起都是我国雷达核心零部件T/R组件研制的核心研究所。国博电子建立了以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和系列化产品布局,产品覆盖射频芯片、模块、组件。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有源相控阵T/R组件、射频模块、射频放大类芯片、射频控制类芯片等模拟集成电路。

  生产性波动影响短期营收,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受益于国际形势变化引起的客户提前拉货,国内以旧换新、消费补贴等政策推动的大宗类产品需求上升,以及工业与汽车产业触底补货等因素影响,使得公司25Q1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15%,进而带动公司营收增长;但由于工厂生产性波动,25Q1后半部平均销售单价下降,导致营收未能达到指引预期,这个影响会延续到25Q2,公司给出25Q2营收指引为环比下降4%到6%。公司25Q1毛利率为23.10%,同比提升8.91%,环比提升2.01%,公司给出25Q2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公司25Q1净利率为14.24%,同比提升10.67%,环比提升0.79%。公司25Q1产能利用率为89.6%,环比提升4.1%。

  海外客户收入环比增长,车规产品出货量稳步提升。从销售收入分地区来看,25Q1中国、美国、欧亚占比分别为84%、13%和3%,从金额来看,中国区收入保持稳定,海外客户25Q1收入环比增长。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25Q1智能手机收入占比24%,电脑与平板占比17%、消费电子占比41%、互联与可穿戴收入占比8%,工业与汽车占比10%。受益于公司主要汽车客户快速发展,以及公司过去几年持续加大对汽车电子平台的投入和重点布局,在BCD、CIS、MCU、域控制器等领域,与产业链紧密合作,公司车规产品出货量稳步提升,带动公司在汽车领域的收入增长,公司25Q1工业与汽车收入环比增长超过20%。

  拥有丰富的工艺技术平台,并持续推进工艺迭代和产品性能升级。公司目前具备逻辑电路、电源/模拟、高压驱动、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非易失性存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等多个技术平台的量产能力,并持续推进工艺迭代和产品性能升级。在广泛温和复苏的市场环境下,BCD、MCU和特殊存储器需求旺盛,25Q1总体收入环比增长20%左右;在高压驱动HVCMOS领域,由于产能受限,应用于40nm和28nm的AMOLED小屏显示驱动平台供不应求;公司协同战略客户及战略合作伙伴首推40nm HV-RRAM附加值高及高性价比的显示驱动芯片产品,并实现量产及终端行业应用;在图像传感器CIS及图像信号处理器ISP领域,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平台布署和产能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为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企业,拥有丰富的工艺技术平台,并持续推进工艺迭代和产品性能升级,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晶圆制造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公司车规产品出货量稳步提升,AI算力需求旺盛,公司具备中国大陆最为领先的先进制程技术,有望充分受益于AI芯片国产化浪潮,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为682.04/795.07/911.10亿元,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50.75/62.28/75.42亿元,对应的EPS为0.64/0.78/0.94元,对应PE为132.85/108.24/89.38倍,维持“买入”评级。

  消费眼科领域表现相对亮眼。分项目来看,2024年屈光实现收入13.0亿元,同比+7.4%,视光实现收入10.7亿元,同比+5.1%,消费眼科整体表现较为亮眼。白内障实现收入8.7亿元,同比-11.6%,眼后段实现收入5.4亿元,同比+0.2%。从毛利率角度来看,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44.2%,受市场竞争、集采等影响较2023年下滑4.8pp,其中2024年屈光、视光毛利率分别为52.1%、45.6%,同比下滑2.5pp、4.5pp。

  “双三甲”眼科标杆医院,“内生增长+外延并购”战略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战略收购了成都爱迪、睢宁复兴、微山医大、恩施慧宜四家眼科医院,天津华厦、深圳南山华厦、安溪华厦等多家医院也先后投入运营,公司全国眼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推进。2024年公司完成收购成都爱迪眼科,成都爱迪为成都唯一一家眼科三甲医院,公司实现“双三甲”目标。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旗下两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强化临床学科建设。公司积极响应执行国家人工晶体集采政策,加大力度推进白内障、老视业务发展,率先引进了多款新型人工晶体并完成植入,提高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渗透率;先后引进了法瑞西单抗、托珠单抗、国内首款获批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药物,成功开展国内领先的小梁网微支架iStentinject W植入术。在诊疗设备及技术升级方面,公司与爱尔康、强生眼力健、蔡司、博士伦等多家企业达成全新战略合作,加快推动眼科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多家医院陆续引进爱尔康全光塑及蔡司新一代微创全飞秒精准4.0两项屈光新术式,为广大眼病患者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公司为全球领先智能硬件平台:华勤技术成立于2005年,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平台公司。公司服务模式从IDH模式发展至ODM再到产品平台,产品从PCBA到智能手机再到“3+N”多品类布局,客户也逐渐覆盖了主流的品牌客户,当前公司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AIoT、数据中心产品和汽车电子产品等。2019-2024年公司营收353亿元增长至1098.78亿元,五年CAGR为25.49%。同期归母净利润从5.05亿元增长至29.26亿元,五年CAGR为42.1%。

  高性能计算为公司最主要成长动力,汽车电子/AIoT等新兴业务高速增长,外延并购/全球化产能布局主力成长。2024年高性能计算业务(包含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平台电脑)营收占比己经提升至57.5%,收入增速29%,未来随着AI带动服务器需求增长,预计是中期公司最主要的增长来源。智能终端业务包括智能手机及智能穿戴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32%。AioT和汽车电子增速较高但是当前绝对值较小。公司通过“China+VMI”模式有效分散地缘政治风险,当前海外基地覆盖北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可灵活调配产能满足全球客户需求。2024年公司成功并购易路达,有望加速切入北美可穿戴设备供应链。

  智能手机ODM比例提升,PC ODM打破台厂垄断,AI有望带来价值提升。智能手机和PC作为较为成熟的市场,AI有望缩短换机周期提升行业出货量,为行业注入出货量和。同时智能手机ODM比例预计将持续提升,带来ODM厂商市场扩大,华勤份额稳居全球前三,2023年为27.9%全球第一。PC ODM华勤是打破中国台湾厂商垄断的先行者,2024年笔电出货量突破1500万台,是大陆唯一在笔电ODM领域实现规模化突破的企业,预计2025年实现20%以上的PC+板块增长,挑战行业出货前三。

  数据中心:全栈布局,AI服务器驱动增长新引擎。随着AI浪潮爆发,AI服务器需求快速爆发,根据IDC预测,2024年-2028年,中国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预计从112.9亿美元增长至252.7亿美元,4年CAGR为22.3%呈现高增长。公司核心客户包括阿里、腾讯和字节等互联网CSP厂商,根据各家披露的资本开支持续加大对算力的建设投入,预计拉动公司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借助消费电子的快速迭代能力等优势加速AI服务器业务起飞,预估占数据中心业务营收60%以上。同时公司在通用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方面也完成布局,进一步完善数据中心业务。

  近日,圣农发展发布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总营收185.86亿元(同增1%),归母净利润7.24亿元(同增9%),扣非净利润6.91亿元(同增4%)。其中2024Q4总营收48.23亿元(同增6%),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减554%),扣非净利润3.23亿元(同减780%)。2025Q1总营收41.15亿元(同减2%),归母净利润1.48亿元(2024Q1为亏损0.62亿元),扣非净利润1.70亿元(2024Q1为亏损0.57亿元)。

  2024年/2025Q1公司毛利率分别同增1pct/4pct至11.12%/12.17%,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所致;销售费用率分别同增1pct/0.2pct至3.30%/3.48%,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0.1pct/-0.01pct至2.09%/2.40%,费用端总体保持稳定,主要系公司持续关注效率管理所致;净利率分别同增0.5pct/5pct至3.85%/3.74%。2025Q1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两方面原因:1)新一代自研种鸡“圣泽901Plus”在料肉比等关键指标上持续优化,综合造肉成本同比下降;2)C端零售领域突破打开业务增长空间。

  2024年鸡肉养殖业务收入同减2%至103.56亿元,销量同增15%至140.27万吨,对应吨价同减14%至0.74万元/吨,主要系受国内白羽肉鸡市场价格承压影响所致。公司自研新种源“圣泽901plus”料肉比显著优化,有望持续优化生产成本。2024年食品加工业务收入同增10%至70.10亿元,销量同增6%至31.69万吨,对应吨价同增3%至2.21万元/吨,主要系公司加速从低毛利生肉分割向高毛利深加工转型,充分发挥规模优势与品牌背书效应,开拓优质终端网点,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国产高速背板领军企业,短期承压无阻长线成长逻辑:华丰科技是国产高速连接器领军企业,六十年专注高速互连技术,实现军工/通信/新能源汽车/轨交多场景覆盖,下游深度绑定华为、中兴、诺基亚、比亚迪、中国中车和上汽通用五菱头部客户,稳居国产替代核心阵地。2024年营收10.92亿元,同比增长20.83%,归母净利润-0.18亿元,由盈转亏,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预计2025高速生产线建成和产品放量带来利润增长。

  国防信息化与新能源普及加速,技术壁垒夯实领先地位:公司依托国防装备电子化升级与新能源汽车高压化趋势双重机遇,深度布局高景气赛道。防务领域绑定航天科工、中国电科、中国兵工等核心客户,技术端突破FMC/JVNX系列产品,持续受益于国防现代化刚需;新能源业务乘800V高压平台东风,从单体/多合一、充电/换电、BEV/PHEV等多个应用维度,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驱、电控等三电系统提供高压连接器、高压线束、充配电系统总成等核心解决方案。客户覆盖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总体营业收入将达到24.22/30.77/39.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46/3.58/4.50亿元,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45.11%/25.87%,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对应报告发布日PE倍数为112.95/77.83/61.84倍。选取中航光电、航天电器、瑞可达、永贵电器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2026年平均PE倍数为32.26/25.49/21.51倍。公司因在服务器领域的拓展进度、配套产能建设进度迅速,在成长性方面较同行公司更有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国际化布局完成,盈利持续增长。2024年,公司三大海外战区总部人员配置已基本完成,海外管控体系已有效建立。2024年公司工业电机实现收入90.7亿元,同比变化-6%,毛利率为29.9%,同比增长0.3pp。公司为全球工业电机头部企业,国际化业务布局完善,受益电机节能降耗需求,异步电机搭配变频器比例逐步提升,公司具备高、低压变频器全覆盖,伴随变频器销售占比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有望驱动整体毛利率持续向上。

  布局机器人、低空经济,先发优势显著。2024年机器人、低空行业催化不断,公司凭借主业电机电驱的积累,深度布局两大新兴产业。公司旗下希尔机器人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商,目前已于智元机器人形成股权合作,拟在柔性制造、工业自动化、AI清洁方案等场景中,落地一系列示范项目。此外,公司还与其他各大人形、仿生机器人品牌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在低空邻域,公司已拥有先进的电机技术。目前,与中国商飞、沃飞长空、山河星航等主机厂客户达成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产品研发。

  电力操作电源贡献业绩基石,军工定制电源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电力操作电源实现收入2.1亿元,同比增加19.47%;定制电源实现收入1.04亿元,同比下滑16.24%。公司电力操作电源主要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发电厂等电力企业以及钢铁冶金、石化等非电力行业,产品包括直流220V/110V两个电压等级,自冷和风冷两个产品类别,市场占有率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充分受益于智能电网投资发展,为业绩稳定贡献点。公司定制电源主要覆盖航空航天领域,产品包括通用型模块、组件电源、智能机箱电源、大功率电源等,受行业影响短期承压,长期来看,军工需求较为稳定、整体趋势向好。

  2025年一季度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收25.66亿元,同比增长36.24%,实现盈利7.06亿元,同比增长62.98%,环比减少2.11%;实现扣非盈利6.13亿元,同比增长44.24%,环比减少15.10%。此外,2025Q1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37.21%,同比提升0.88pct环比提升1.92pct;实现综合净利率27.49%,同比提升4.51pct,环比提升4.90pct。

  公司产品均实现销量高增长,储能电池包销售亮眼:2024年,公司各产品条线均保持快速增长。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实现逆变器销售137.14万台,同比增长53.73%,实现收入55.56亿元,同比增长25.44%毛利率47.81%,同比减少3.53个百分点;热交换器销售1,319.00万件,同比增长42.94%,实现收入19.55亿元,同比增长45.39%,毛利率12.12%同比增长2.31个百分点;除湿机销售125.77万台,同比增长39.39%,实现收入9.69亿元,同比增长37.69%,毛利率34.44%,同比增长0.76pct储能电池包销售46.48万台,同比大幅增长264.26%,实现收入24.51亿元,同比增长177.19%,毛利率41.30%,同比增长7.43pct。

  一季度来水偏丰,水电发电量同比高增,预计2025年来水回到常年中值上下。2025Q1公司完成发电量14.6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9.40%,其中水电发电量13.6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1.91%,主要受益于2025Q1来水同比偏多62.7%;光伏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同比下滑40.58%。水电电量高增带动发电收入及发电利润增加,2025Q1公司实现毛利2.11亿元,同比增长92.49%,毛利率同比提升10.54pct至52.55%。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2025年3月4日至6日组织2025年贵州省雨水情中长期趋势预测会商会议,预计2025年贵州全省年降水量接近常年,5-7月贵州省南部以及中西部发生暴雨洪水可能性大(公司北盘江流域水电站占比约80%,北盘江处于贵州省西南部),公司2014-2024年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在2500小时上下。

  一季度财务降费效果显著,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财务降费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2025Q1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0.21%或减少0.13亿元。另外2025Q1公司税金及附加同比增加0.12亿元,主要受到水资源税增加影响。2025Q1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2.72亿元,同比增加63.94%。公司通过还债使得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55.11%,较2024年12月底下降1.04pct。

  公司现金流价值持续凸显,一方面存在潜在分红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持续还债,利润中枢有望稳定上移。根据公司2025年财务预算报告,1)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发电量87.85亿千瓦时,假设光伏电量不变,倒算水电利用小时数为2500左右。2)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性支出2.11亿元,其中技改1.7亿,光伏投资0.4亿(为前期在建项目7.79万千瓦)。预计2025年利润+折旧摊销12.5亿,通过还债使得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至54.14%。

  一季度经营稳健,煤价弹性或超预期。公司一季度完成售电量94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72%,剔除2024年一季度国电建投的影响后(2024年二季度剥离),可比口径同比下降4.42%。其中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分别为780、72、57、40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变动-9%、-7%、+11%、+124%。公司一季度营收下滑主要系电量电价下滑,在火电电量下降9%的情况下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实属不易,利润增长或主要系煤价下降超预期,公司一季度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3%。另外公司在一季度剥离国能电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利1.45亿元。

  资产质量持续提升,二季度表观利润增速承压,实质经营持续向好。公司一季度财务费用14.23亿元,同比减少2.22元,同比下降13%,财务降本卓有成效。现金流方面,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为公司历年一季报最高,高增速主要系2024年同期支付保理款低基数,高绝对值主要系票据结算金额增长以及燃料支付款同比减少。公司在2024年二季度完成国电建投的出表,获得投资收益46亿(一次性收益),造成去年二季度业绩高基数,或带来公司二季度表观利润增速下滑。从今年煤价走势看,考虑到当前一方面电厂消化库存煤需要时间,预计3月低价煤需要到二季度财报表现,以及当前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现货煤价持续下跌且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5月15日为614元/吨),预计公司火电板块燃料成本的下降在二季度体现更为充分,经营继续向好。

  国能集团常规能源整合平台,预计2025-2026年投产8GW火电、4GW水电。公司为国家能源集团常规能源整合平台,享受集团内火电、水电项目的优先发展权以及收并购权。截至2023年底,集团已投产未上市火电约80GW、水电8GW(含在建)。目前公司在建8.4GW火电、4.9GW水电,预计将在2025-2026年投产8GW火电与4GW水电,新增火电资产为发达城市的大功率机组,水电主要为四川大渡河流域机组(3.5GW)。公司计划2025年资本性支出741亿,与2024年基本相当,但2025年新能源资本性支出计划约280亿,较2024年减少37亿元。公司计划2025年新开工新能源5.2GW,较2024年减少3.4GW。在新能源全面入市前夕,公司对新能源态度的谨慎或体现其对项目回报率与股东利益的重视。另外,公司已于4月14日的董事会通过《关于制定的议案》。

  一季度电量电价稳健,业绩大增或受益于煤价下降。公司一季度上网电量6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6%;其中煤机、燃机、水电、风电、光伏分别为448、42、41、58、15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变动-2.41%、-16.42%、+15.39%、+34.18%、+32.02%。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总装机7915万千瓦,其中煤机、燃机、水电、风电、光伏分别为4717、663、920、1006、608万千瓦,分别较2024年3月底装机增速为5%、0%、0%、29%、39%。

  煤价等效度电利润弹性20%,一季度业绩弹性初显,二季度弹性或释放更充分。我们在公司2024年报点评中测算,公司煤价下降带来的等效1分电价上涨,业绩弹性约20%(2000*0.01/1.13*75%*69%/45),建议关注公司煤价弹性。考虑到公司一季度仍需消化去年年底库存高价煤(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年底存货较期初新增33%,主要系燃煤库存增加),预计二季度公司入炉煤价将会进一步下降。另外,公司在2024年二季度计提9.6亿资产减值,去年业绩低基数为今年业绩高增长提供保障。

  在建机组火风光10GW体量,投产与在建或体现效益优先。根据公司年报,2024年公司新增装机6700兆瓦,其中风电2594兆瓦、光伏1705兆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0.37%,较2023年末提高2.62个百分点。公司在建项目装机规模10004兆瓦,其中火电6378兆瓦、风电1759兆瓦、光伏1867兆瓦。公司2024年新投产新能源4.3GW,风电超一半,十四五新增装机约10GW,较十四五目标(30GW)新增仍有较大差距,并且在建项目约3.6GW,风电占比约一半,从公司谨慎的装机节奏与电源比例,或体现公司对于项目质量的严苛。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漳州制药厂,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是我国上市较早的传统中医药行业优秀代表。2006年,公司成为经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2020年7月,收购黑龙江龙晖药业51%股权,获得国药瑰宝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天然麝香(体培牛黄)品规)产品系列,切入心脑血管用药领域。公司主营业务分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化妆品业务,医药工业主力产品包括片仔癀系列+安宫系列双核心,片仔癀系列和安宫牛黄丸系列贡献医药工业接近99%营收,其中片仔癀为公司独家产品,安宫牛黄丸逐渐销售放量。医药商业分部营收稳健增长,运营毛利率效率持续提升;化妆品业务度过疫情影响后,逐渐恢复增长。股权结构方面,国资绝对控股,大股东漳州九龙江集团持股公司51.3%股份,为绝对控股大股东,国资控股结构稳定。

  片仔癀精品国药的两个平衡:终端产品量价平衡、核心原料供需平衡终端产品量价平衡,产品提价与终端销量平衡。主产品片仔癀和安宫牛黄丸原料均包含天然麝香、牛黄等贵细原料,具有自主定价权。上游原料持续涨价和下游旺盛的市场需求,是主产品提价的主要驱动力,自2004年以来,片仔癀产品境内、境外销售出厂价或终端价累计提价超20次,最近一次提价2023年5月,内销出厂和终端零售价大幅提价170元,目前终端零售价为760元/粒,外销出口价也基本相应提升。2019-2024年,公司肝病用药(片仔癀)销售额保持较快增长,从2019年的21.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3.1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9.5%。我们对肝病用药营收增速进行价格和销量归因分析和产销库存分析,片仔癀系列最近两次大幅提价,并未对产品销量带来明显影响,2024年末库存仅14.1万盒,库存水平持续走低,未来销量对提价的阻力依然较小。

  核心原料供需平衡。公司主产品片仔癀主要原料包含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天然牛黄原料通过市场询价采购,采购价格随行就市;天然麝香则需要通过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采购。麝香、牛黄贵细原料的供应关系公司主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保供。公司提前储备战略库存,2024年末原料库存增加到32.1亿元,测算麝香+牛黄的原料约29.5亿元左右,同比2022年增长118%,有力保障了公司主产品片仔癀和安宫牛黄丸产品的生产。原料可持续供应方面,积极部署养麝事业,开展林麝人工养殖,保障天然麝香可持续供应;牛黄进口政策落地,有望缓解天然牛黄供应和价格压力。

  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超60亿元,销售渠道以零售市场为主。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线下实体药店销售规模突破50亿元,占整体市场约83.3%,其中双天然和单天然产品合计销售占比75%左右。国内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公司旗下龙晖药业安宫牛黄丸系列,近年来销售额持续快速放量,从2021年的0.96亿元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2.84亿元,2021-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速达43.6%。虽然受上游原料的涨价影响,安宫产品毛利率暂时承压,但优秀的产品力赋予公司未来提价消化成本压力的能力,安宫牛黄丸系列开辟公司心脑血管用药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370.4亿元,同比+21.77%,实现归母净利润42.85亿元,同比-9.62%。单季度来看,公司24Q4实现营收116.44亿元同比+13.06%,25Q1实现营收89.78亿元同比+38.28%,持续维持较快增长;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达9.32亿元,同比-34.5%,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13.23亿元同比+63.08%,25Q1归母净利实现正增。利润率端来看,公司2024年毛利率达28.7%,同比下降4.85pct,2024年净利率达11.73%,同比下降3.97pct;2025Q1公司单季度毛利率达30.98%,同比下滑3.65pct,2025Q1实现净利率14.96%,同比提升2.28pct,公司毛利率波动主要系公司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提升迅速,公司25Q1净利率提升迅速,主要得益于公司良好的费用管控,25Q1四费费率达17.84%,同比-5.76pct。

  通用自动化Q1营收同比+29%增长显著,新能源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四大板块业务持续推进:1)2024年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2.4亿元,同比+1.36%;受益于公司持续市场开拓,25Q1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营收约41亿元同比+29%,增长显著。2)2024年公司新能源类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66.4亿元,同比+67.76%,2025Q1实现营收约39亿元,同比+66%,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强劲增长,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受益于客户定点车型SOP放量及公司交付保障快速增长,新能源商用车业务凭借新平台批量销售实现较快增长。3)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弱影响,电梯行业市场需求低迷,2024年公司智慧电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49.4亿元,同比-6.65%;公司持续深挖客户价值,拓展存量市场机会,开拓海外市场,25Q1公司智慧电梯业务实现收入9.6亿元同比+2%。4)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平稳增长,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约5.6亿元,同比+2%。

  公司在夯实核心业务基础上前瞻战略布局推动业务延伸,公司围绕国际化、数字化、能源管理、AI、人形机器人等战略业务构建新增长线年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业务,已在全球设立18家子公司及办事处,海外团队规模超600人,2024年实现海外收入约20亿元,同比+17%。数字化领域公司持续深耕数字装备、数字能源与数字工厂三大核心赛道。公司自上而下规划工业AI技术方向,多领域实现AI技术赋能与初步布局。2024年公司正式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启动部分核心零部件研发工作,战略布局有望构成公司未来新兴成长曲线。

  根据公司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结合对公司市占及产能释放进度的判断,我们修改盈利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1.4/569.4/697.3亿元(25-26年前值461.3/55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3/60.51/70.93亿元(25-26年前值58.37/69.02亿元),以当前总股本计算的EPS为1.95/2.24/2.63元(25-26年前值2.18/2.58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5-2027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35.1/30.5/26倍。考虑公司作为我国工控行业国产领先企业,有望受益于未来制造业自动化升级及国产替代背景下工控行业景气度提升,同时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控业务持续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5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40%。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93.90亿元,同比增长4.51%;归母净利润25.09亿元,同比增长0.40%。业绩增长主要系国内工程机械底部企稳、公司挖掘机液压泵阀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非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的持续放量以及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2.83%/26.72%,同比变动+1.08/-1.09pct,毛利率增长主要系产品结构优化,液压油缸及液压泵阀毛利率均有提升;净利率下降主要系费用增加,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分别为2.31%/6.30%/-1.40%/7.75%,同比变动+0.24/+1.80/+2.70/+0.02个pct。管理费用增加主要系子公司精密工业及恒立墨西哥开始试生产,人员增加导致相应的职工薪酬、办公费等支出增加,财务费用增加主要是汇兑收益减少。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4.22亿元,同比增长2.56%;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2.61%,毛利率/净利率39.40%/25.50%,同比变动-0.69/+0.03个pct。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工程机械复苏,公司挖机业务有望稳步增长。

  “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海外市场持续放量。分区域看,公司国内/国外收入分别为72.51/20.74亿,同比+3.61%/7.61%,国外收入占比达22.2%,同比提升0.6个pct。分产品看:1)2024年公司液压油缸板块收入47.61亿元,同比增长1.44%,毛利率42.64%,同比提升1.41个pct,2024年液压油缸销量77.28万只,同比下降-8.65%,重型装备用非标准油缸增长较快改善公司产品结构,带动收入增长,毛利率改善。2)液压泵阀收入35.83亿元,同比增长9.63%,毛利率47.94%,同比提升0.35个pct,主要系挖掘机液压泵阀市场份额提升、起重挖掘机泵阀产品份额持续提升、工业领域液压逐步放量。

  公司主营矿山采选业务,拥有优质资源。公司是有三十余年历史的内蒙民营矿企,大股东为兴业集团,2011年在深交所借壳上市,主营锡、银、锌、铅等有色金属的采选业务。公司自成立以来陆续获取了银漫矿业、乾金达矿业、融冠矿业、宇邦矿业等优质矿山资源,目前下属11家具备采探矿权的矿业子公司。且公司不局限于国内,走出国门布局印尼黄金资源和非洲锡矿资源,面向全球延伸产业。截至2024年末,公司具备白银储量2.72万吨、锡储量18.57万吨;其中白银储量由于收购宇邦,同比增加了181%,占我国总储量的近40%,锡储量同比下降3%,占我国总储量的近20%;2024年公司矿产银产量229吨,矿产锡产量8902吨,矿产锌产量5.97万吨。

  集团重整正在推进,布敦银根后续有望注入上市公司。2019年公司大股东兴业集团因无法偿还债务,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2022年集团的重整计划获批,优先清偿职工债权、税收债权、有财产担保债权,普通债权按比例以现金、股票抵债及信托受益权方式清偿;原股东将100%股权无偿让渡至两家新成立的持股平台公司,再通过云南信托设立信托计划,以信托受益权份额清偿普通债权,自此集团的名义股东变为云南信托,但管理性权益仍归公司实控人所有。目前集团债务问题仍在推进,稳步扩产是最优解决路径。布敦银根是集团控股子公司,具备1.12万吨白银储量,目前已经实现探转采,由上市公司托管,待其投产并形成稳定利润后,有望注入上市公司。

  近两年在国内外收购宇邦矿业、大西洋锡业等公司。作为稀有的民营矿企上市公司,公司拥有优质资源,近两年内先后收购国内的宇邦矿业、澳洲的FEG和大西洋锡业公司。其中宇邦矿业下属双尖子山银铅矿是亚洲最大的银矿,曾获得2018年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目前是在产状态,一年能产出白银100吨左右,公司计划对宇邦进行改扩建,生产规模由165万吨/年提升至825万吨/年。大西洋锡业公司下属Achmmach锡矿位于非洲摩洛哥,拥有锡资源量21.3万吨,品位0.55%,加大了公司的国际化布局。这些优质资源都为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提供了保障。

  ①人形机器人布局:公司依托在线控刹车系统IBS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成立电驱事业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执行器赛道。公司研发的产品有:直线执行器、旋转执行器、灵巧手电机等产品,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公司还积极布局机器人躯体结构件、传感器、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进一步形成机器人业务的平台化产品布局。②汽车电子:业务增长显著,闭式空气悬架系统(国内率先实现)产能快速释放,线控制动IBS项目、线控转向EPS项目订单逐步开始量产,其中空气悬架项目增长迅速,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③客户战略:2025年5月,拓普集团宣布已完成对芜湖长鹏100%股权的收购并完成交割。芜湖长鹏正式更名为芜湖拓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为拓普集团全资子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深化与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的深度合作。

  2025Q1季度营收降幅有所扩大,但业绩降幅好于营收。营收端,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8.91亿元,同比下降14.73%。其中,2024Q4实现营收30.83亿元,同比下降18.79%。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6.73亿元,同比下降47.28%,季度降幅有所扩大。业绩端,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同比下降23.25%。其中,2024Q4实现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下降29.69%。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26.12%。2024年,公司业绩降幅大于营收降幅,主因期间期间费用率提升,2025Q1,公司业绩降幅小于营收降幅,主因毛利率改善。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加盟渠道承压明显。分渠道看,2024年,自营线家,较年初净增加22家。自营平均单店收入508.33万元,同比下降8.86%。线%,其中镶嵌、黄金、银饰等其它品类分别实现营收1.48、19.93、5.51亿元,同比增长5.88%、3.79%、55.63%。加盟渠道,2024年,实现营收91.87亿元,同比下降23.26%,期末门店数量4665家,较年初净减少120家。加盟平均单店收入191.47万元,同比下降28.56%。截至2024年末,公司线毛利率同比回升,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7pct至20.80%,其中,2024Q4毛利率为21.58%,同比提升3.7pct;2025Q1毛利率同比提升10.64pct至26.21%。公司毛利率回升,预计主因高毛利率的自营和电商渠道占比提升、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费用率方面,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提升2.9pct至9.46%;2025Q1,期间费用率合计提升4.9pct至10.63%,主因销售费用率明显提升。综合影响下,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率7.3%,同比下滑0.8pct;2025Q1,公司销售净利率9.4%,同比提升2.7pct。存货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为42.70亿元,同比增长17.23%,存货周转天数129天,同比增加35天。经营活动现金流方面,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56亿元,同比增长1238.90%,主因应收账款回收以及支付采购款项同比下降。2025Q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74亿元,同比下降6.87%。

  产品迭代新品类频发,固态电解质潜力可期。当前锂离子电池技术正朝着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低成本、高能量密度方向迈进并扩展更多的应用领域,比如eVTOL、机器人等新兴领域,锂电材料新的需求体量也将持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公司通过现有的液态锂盐生产平台,开发出硫化锂路线的固态电解质;目前公司硫化物路线的固态电解质处于中试阶段,现阶段主要配合下游电池客户做材料技术验证,公司正积极与下游客户形成紧密的沟通联系,通过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持续保持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科士达(002518)欧洲户储需求增速放缓,对光伏电站计提减值增加,影响24年业绩增速2024年实现营收41.59亿元,yoy-23.54%;归母净利润3.94亿元,yoy-53.38%;扣非净利润3.44亿元,yoy-57.90%。毛利率29.43%,yoy-3.46pcts。净利率9.49%,yoy-6.53pcts。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2024年度欧洲户储业务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同时针对公司运营的光伏电站,计提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增加。2025Q1营收9.43亿元,yoy+13.5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yoy-10.44%;扣非净利润1.03亿元,yoy-10.88%。

  我们预计公司数据中心业务有望伴随行业加速发展,受益互联网行业国产替代;新能源业务看好公司布局新市场、抵消户储产品下游客户库存影响。基于公司24年及25Q1经营业绩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5-27年营业收入至57.8、74.0、93.2(原值为25-26年77.0、90.9亿元),归母净利润5.5、7.6、9.8亿元(原值为25-26年11.4、14.0亿元),yoy+40.1%/+37.9%/28.4%,对应当前估值24、17、14X PE,维持“买入”评级。

  益客食品(301116)核心观点产业景气有所回落,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191%。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8.37亿元,同比-4.80%;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158.59%,盈利同比大幅改善原因主要系饲料原料价格下降以及鸭绒副产品涨价,公司肉鸭板块盈利改善明显。分季度来看,受行情回落以及减值计提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自2024Q4开始下降,其中2025Q1实现营业收入41.40亿元,环比-9.80%,同比-24.37%;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环比-74.42%,同比-190.82%。

  屠宰:2024年规模维持扩张,毛利率改善。公司2024年屠宰板块销量同比+4.09%至168.73万吨,收入同比-10.24%至145.83亿元,毛利率同比+1.28pct至2.73%。分品种来看,其中鸭产品产量同比+6.59%至98.64万吨,最终实现销售收入83.19亿元,同比-9.51%,毛利率同比+2.53pct至3.86%;鸡产品产量同比+6.43%至69.76万吨,最终实现销售收入62.63亿元,同比-6.68%,毛利率同比+0.06pct至1.23pct。目前公司维持屠宰产能扩张,2024年鸭产品、鸡产品设计产能分别增加8%、6%,未来有望支撑公司主业规模保持增长。

  集成灶需求有所萎缩,水洗类产品下半年有所好转。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集成灶零售额下降30.6%至173亿元,其中Q4下降35.3%。2025Q1集成灶线%,线%,行业需求有待恢复。公司24年集成灶收入下降37.9%至11.7亿,H1/H2收入分别-33.0%/-42.4%;水槽、洗碗机等水洗类产品收入下降12.4%至1.4亿,H1/H2收入同比分别-17.5%/-6.4%,预计家电国补开始后,水洗类收入表现有所好转。24年公司进行品牌战略升级,打造厨房无烟、空间无界、情感无价的未来家品牌战略;新产品上市及产品性能升级超过百款,覆盖经销、线上、家装、KA等各渠道。电商收入降幅较大,线亿元,线亿元,预计线下受益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及渠道开拓等,销售表现相对稳健。公司持续优化渠道质量,保持专卖店数量在2100家以上的水平,建立起覆盖一二线核心城市、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的多层次销售网络,并在家装、KA、下沉、工程等渠道全面发展。盈利较为承压。同口径下,公司2024年毛利率下降4.0pct至43.0%,其中集成灶毛利率同比-3.9pct至44.1%,线%/同比持平,线%。公司全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5.5/+3.0/+2.4/+0.2pct至27.7%/8.7%/7.8%/-1.0%,由于收入规模有所下降,公司期间费用率均有所提升。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率同比-10.7pct至0.8%,Q4净利率同比-5.4pct至-1.1%,Q1净利率同比-43.9pct至-33.3%;规模受损下,公司盈利下降明显。

  汽车与AI算力为主要增长方向,机器人应用获头部客户批量订单。24年公司汽车电子(占18%)加速增长,已推出200余款车规级MOSFET,供应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超6成,批量交付近130家Tier1及终端车企,新增导入30余家客户,产品覆盖OBC、DC转换、底盘控制、辅助驾驶等模块。AI算力及通信相关产品(占9%)应用于服务器电源领域海内外头部客户并批量销售。工业自动化(占35%)在无人机、电动工具、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高速增长;智能机器人(占4%)已获头部客户批量订单;光伏储能(占15%)市场逐步恢复。

  封装、模块及IC多维布局,海外及对外投资铺垫中长期品类拓展。公司全资子公司电基集成聚焦先进封装和测试24年营收同比增长20%,导入新产品264项(汽车类占比约15%),控股子公司金兰半导体致力于功率模块,IGBT模块封测产线已建成,满产后可达产能6万个模块/月。控股子公司国硅集成设计智能功率IC,多款驱动IC芯片已在储能、工控、短交通、电动工具等领域头部客户大批量应用并新增IPM产品线。新设新加坡子公司Eruby,开拓海外研发及全球销售,对外投资中科海芯布局MCU产品。

  第一创业(002797)核心观点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2亿元,同比+41.91%;实现归母净利润9.04亿元,同比+173.28%;EPS为0.220,同比+175.00%;加权平均ROE为5.80%,同比+3.55pct。公司业绩增长主因系受益于自营及投行业务发力。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1亿元,同比-1.87%,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17.59%,EPS为0.03,同比持平,一季度公司TPL账户持有债券因市场因素引起波动。

  资管业务:创金合信公募管理规模增近三成。2024年,公司实现资管业务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1.77%。截至2024年末,创金合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6,322.97亿元,同比-36.66%。其中,公募基金AUM1,457.54亿元,同比+27.79%。后续公司将推进差异化发展,打造精品化资产管理机构。自营业务:OCI权益账户持续建仓,OCI债权规模提升。2024年,公司实现投资业务收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143.27%。其中,金融投资资金增加24亿元,同比+11.42%。TPL账户增加1亿元,同比+0.34%,其中,银行理财增加4亿元,同比+83.49%。OCI权益账户增加15亿元,年末持仓41亿元,同比+57.47%。OCI债权规模+8.68亿元,同比+1377.78%。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资本市场波动,汇率波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等。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年报数据及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对公司2025年和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上调88.60%和80.68%,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9.2/9.6/9.8亿元,同比增长2.1%/3.8%/2.2%,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34.6/33.3/32.6x,PB为2.0/1.9/1.8x。公司作为特色券商,“固收+资管”业务优势显著,我们对公司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福瑞股份(300049)核心观点2024年业绩稳健,2025年一季度利润端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49亿元(+16.93%),归母净利润1.13亿元(+11.54%),扣非归母净利润1.18亿元(+19.33%)。其中24Q4单季营收3.69亿元(+6.47%),归母净利润0.11亿元(-60.27%),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8.38%)。2024年公司业绩稳健,药品及器械业务均有所增长。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30亿元(+2.35%),归母净利润0.29亿元(-32.97%),扣非归母净利润0.30亿元(-28.05%),收入端小幅增长,预计与订单节奏有关,利润端下滑主要系器械业务开拓加大费用投入、计提股权激励费用等因素导致。

  药品业务增速亮眼,器械业务增长良好。分业务看,药品收入3.8亿元(+34.2%),其中自有药品业务收入2.8亿元(+44.3%),商销渠道与电商平台表现突出,同比增幅分别达到87.44%和145.37%。器械业务增长良好,实现收入9.2亿元(+10.9%),其中设备销售实现收入5.1亿元,按次收费、租赁及其他收入4.1亿元(+24%),采取按次收费模式的产品FibroScan Go和box已在全球累计实现安装651台。

  汇川技术(300124)投资要点事件: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370.41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归母净利润42.85亿元,同比变化-9.6%;扣非归母净利润40.36亿元,同比变化-0.9%。Q4单季度实现营收116.44亿元,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26.4%;实现归母净利润9.32亿元,同比变化-34.5%,环比变化-24.6%;扣非归母净利润9.01亿元,同比变化-12.1%,环比变化-15.5%。

  天马新材(838971)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实现营业总收入2.5亿元,同比+35.0%,实现归母净利润39.4百万元,同比+221.4%;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7百万元,同比+15.8%,实现归母净利润1.0百万元,同比-87.0%,主要是由于募投项目转固导致折旧增加,同时上年末高成本存货在本季度实现销售并结转营业成本导致营业成本增加。

  主要原材料氧化铝价格回落,毛利率改善可期。2024年,公司订单总量较上年增长,经营情况稳中向好。分产品来看,公司电子陶瓷用粉体材料/电子及光伏玻璃用粉体材料/高压电器用粉体材料/其他精细氧化铝粉体材料分别实现收入140.4/47.1/18.4/45.6百万元,同比分别+92.3%/-33.7%/+94.5%/+38.4%;受主要原材料氧化铝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影响,各产品毛利率短期承压,分别为26.8%/18.5%/10.4%/28.5%,同比分别-3.2/-1.9/-3.3/-8.2pp,公司积极应对,适时调整库存,调整产品价格等。2025Q1以来,原材料价格已恢复近年来平均水平,预计2025年内进入弱势寻底阶段,维持低位徘徊,公司毛利率改善可期。

  Low-α射线球形氧化铝取得阶段性成果,小型电子级产线年,公司重要在研产品Low-α射线球形氧化铝取得阶段性成果,该产品检测放射性元素铀(U)和钍(Th)的含量均低于5ppb级别,经过进一步对粒度级配和晶体形貌的调整,公司已掌握该产品的核心技术,实验室阶段取得突破进展,处于向产业化过渡阶段,该高端小型电子级生产线升级改造已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公司将全力推进该产线建设并尽快推进产出品验证工作。2024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100.9万元,同比+23.3%。2025年,公司将重点进行研发创新与能力建设,重点攻克高纯纳米氧化铝、第三代半导体封装用氧化铝、low-α射线氧化铝、陶瓷膜用高纯氧化铝等高端材料,并充分验证创新产品的产业化情况。

  鲁西化工(000830)核心观点公司2024年盈利修复,归母净利润高增。公司2024年营收297.6亿元(同比+17.4%),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147.8%);2025年一季度营收72.9亿元(同比+8.0%,环比-10.9%),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27.3%,环比-9.0%)。2024年盈利增长主要因开工率提升带动产销量提升,部分产品毛利提升致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1.4pct,费用控制得当致期间费用率同比-1.3pct。

  核心业务化工新材料营收及毛利率均提升。公司化工新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203.66亿元(占比68%,同比+27%),毛利率16%(同比+1pct),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聚碳酸酯供需失衡,价格低迷,企业靠成本控制与高端化转型求发展;尼龙6行业发展迅速但竞争严峻,虽需求有增长预期但利润空间受挤压;多元醇下游终端家电、汽车等行业出口订单持续,排产增量,但供给增加之下市场向弱平衡转化;有机硅下游建筑领域受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同时新兴领域需求增加,海外需求持续旺盛,但因产能持续扩张整体处于低位运行;氟材料产品表现分化,六氟丙烯价格小幅震荡波动,聚四氟乙烯微利运行,二氟甲烷因配额因素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报告期内,公司己内酰胺·尼龙6一期工程项目开车成功满负荷运行,有机硅项目顺利投产,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15万吨丙酸等项目有序推进。

  液晶显示板卡营收稳定增长,家用电器控制器营收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供应链,在一线大客户的市场份额提升,同时全球电视出货量增长,2024年公司液晶显示主控板卡营收66.3亿元,同比增长11.8%,出货量6732万片,占全球液晶电视主控板卡32.7%份额。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及服务品质,加速海外市场开拓,家用电器控制器营收17.2亿元,同比增长65.6%。汽车电子及电力电子产品保持稳健发展。

  公司加速实施全球化战略,2024年海外业务同比增长16.8%。2024年公司加速实施全球化战略,ODM业务方面公司在欧洲部分国家及印度教育信息化设备需求增长带动下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加快推进与微软、英特尔等生态伙伴合作,推动相关产品逐步上市,2月正式发布X Board会议平板、BM45全向拾音麦克风等经微软TeamsRooms认证的一系列会议产品及解决方案,全方位融入微软生态,进一步打开公司海外市场增长空间。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43.4亿元,同比增长16.83%。

  2024年啤酒业务毛利率稳定,包销诉讼案损失计提致净利率同比下降。啤酒业务毛利率维持在49.7%,主要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行对于毛利率的正向贡献抵消了产品结构弱化、折旧摊销费用增加对于毛利率的负面影响,啤酒吨成本同比-1.1%。2024年营业外支出同比增加约2.7亿元,主要系公司针对其涉及的包销诉讼案,就可能需要支付的赔偿损失计提了预计负债2.5亿元。受此非经常性项目影响,公司净利率同比-2.9p.p.,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1.4/-0.5p.p.。

  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恢复正增长,产品结构维持,成本红利及规模效益帮助盈利能力小幅改善。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1.9%,主要得益于2024年下半年公司主动去化渠道库存、2025年以来啤酒市场需求企稳。啤酒吨价同比-0.3%,降幅环比2024年有所收窄,预计10元以上高端产品的下滑压力边际改善。分档次看,高档(8元及以上)/主流(4-8元)/经济(4元以下)收入占比分别为59.8%/35.6%/2.1%,收入占比同比变化较小,表明三档次产品均衡成长,产品结构维持。利润端,受益于成本下行红利、规模效益增强,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同比+0.5p.p.,带动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0.3/+0.3p.p.。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场景恢复较慢,拖累公司结构升级速度,故我们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9.2/153.3/157.8亿元(2025/2026年前预测值150.8/154.4亿元),同比+1.9%/+2.8%/+2.9%;实现归母净利润12.8/13.4/14.0亿元(2025/2026年前预测值13.6/14.1亿元),同比+14.7%/+5.1%/+4.2%;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20/20倍。公司保持高端化战略定力、持续巩固高端品牌优势,为长期发展蓄力,且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过去三年维持高分红比率,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投资建议:行业层面来看,黄金品类以保值增值及时尚属性的优势,终端需求仍有望逐步释放。此外,公司内部治理上,积极推进深化国企体制改革,通过市场化的运营调整,实现经营效益进一步释放。考虑当前金价相对高位仍可能短期抑制终端黄金珠宝消费需求,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20.9/22.2亿元(前值分别为21.81/23.95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为23.36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2/11.5/10.9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三维化学(002469)核心观点技术领先构筑护城河,工程与实业协同效应显著。三维化学是国内硫磺回收领域龙头,自主研发的无在线炉工艺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目前国内设计、总承包硫磺回收装置最多的公司,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公司通过工程服务+化工实业双轮驱动,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工程业务为实业板块导流客户资源,实业收益反哺技术研发,构建设计-施工-生产-研发的闭环价值链。2024年公司工程收入5.7亿元,化工产品收入18.1亿元,双主业协同发展格局已经成型。

  现代煤化工建设浪潮带来工程业务新机遇。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推动下,新疆煤化工项目加速开工落地,预计十五五期间总投资规模达万亿级别。公司深耕煤化工硫回收领域20余年,技术适配煤化工需求特点,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2025Q1公司新签工程订单3亿元,大部分订单来源于新增煤化工项目建设需求,在手订单16.7亿元,保障后续工程收入持续增长。预计2025-2027年公司煤化工工程收入将达3.6/5.5/7.6亿元,虽然炼化行业投资阶段性放缓,但技改需求稳定,公司工程业务总体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正丙醇供需紧平衡,纤维素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正丙醇生产商,由于醋酸正丙酯环保优势强,价格坚挺,下游厂商积极扩产推升正丙醇需求,预计2025年国内仍存4.1万吨供给缺口,价格有望维持在8000-9000元/吨的盈利区间。当前公司正在建设的1.5万吨醋酸纤维素项目潜力较大,该产品附加值高,生产工艺长期被海外垄断,2026年投产后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残液回收业务虽然市场空间有限,但公司成本优势强,盈利稳定。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专业工程设计院的背景赋予三维化学从研发到产业化的独特优势,在硫磺回收、精细化工品及纤维素等细分领域建立起技术护城河,市场份额领先。当前煤化工建设加速带动硫磺回收工程需求,正丙醇和纤维素价格维持较高水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资产质量健康、现金流充沛、分红优厚。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6/4.82/6.14亿元,对应PE为14.27/11.72/9.2倍。采用FCFF和相对估值法,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10.35-12.80元,较当前股价有17%-44%空间。

  海澜之家(600398)核心观点全年收入微降,利润端承压,维持91%高分红。海澜之家作为国内大众男装龙头品牌,2024年在消费环境疲软、四季度天气不利等压力下实现营业收入209.57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同比-26.9%)。毛利率基本持平在44.5%,销售费用率同比+2.9pct至23.1%,主要受直营门店扩张及广告费用增加影响;财务费用率同比-1.1pct,其他费用率基本稳定。归母净利率同比-3.1pct至10.4%,净利率下滑主要受斯搏兹并表、直营相关销售费用增加、以及部分非经因素影响。期末存货119.9亿元(同比+28.4%),主要因斯搏兹并表及冬装受天气影响销售不畅,存货周转天数升至330天(同比+47天)。维持高分红,全年派息19.69亿元,分红率约91%。

  分季度表现:Q4压力显著,Q1企稳回升。2024Q4单季度收入57.0亿元(同比-4.4%),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49.8%),主要受1.6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及7500万斯搏兹商誉减值影响,剔除特殊因素,Q4利润端同比降幅收窄至3%。2025Q1实现营收61.9亿元(同比+0.2%),归母净利润9.35亿元(同比+5.5%),毛利率46.6%基本持平,归母净利率同比+0.8百分点至15.1%,展现企稳迹象。

  主品牌短期承压,新业态增量可期。1)海澜之家主品牌:全年收入152.7亿元(同比-7.2%),毛利率46.5%(+1.3pct)。直营门店净增216家至1468家,加盟店净减359家至4365;外市场收入3.55亿元(+30.8%,门店达101家。2)团购业务:收入22.2亿元(-2.5%),毛利率下滑6.5pct至40.3%,反映政企采购预算收缩下的价格竞争压力。3)其他品牌:合计收入26.7亿元(+32.4%),主要包括斯搏兹旗下业务、OVV、英氏。其中斯搏兹(含五哲体育+阿迪达斯FCC+京东奥莱)5-12月并表收入9.94亿元,净利润0.67亿元,成为重要增量,其中京东奥莱由于2024年仅开一家店贡献相对较小,至今已有17家门店开出,后续有望通过快速开店叠加轻资产高盈利模式贡献更多业绩增量。4)分渠道看:线上渠道表现亮眼,全年收入44.2亿元(+35.6%);线%)。

  荣盛石化(002493)炼化景气度回暖,公司2025Q1业绩进一步改善原油裂解价差在2024Q4跌至低点,进入2025年价差企稳回升,公司业绩在2025Q1迎来明显改善。根据公司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88亿元,环比增长486.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环比增长736.04%。炼化行业景气度回暖,公司业绩在2025年一季度迎来大幅度环比改善。结合当前景气度和原油价格,我们下调2025年,新增2026-2027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25.93(-615.63)/3702.23/3887.3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62(-81.23)/41.20/62.62亿元,EPS为0.19(-0.81)、0.41、0.62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5.0、21.4、14.1倍,维持“买入”评级。

  据隆众资讯消息,2024年12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的公告》,其中公告附表《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表》中显示:燃料油进口税率从2025年1月1日起调整为3%,提升了2个百分点。此外,据钢联能化消息,2025年1月起,燃料油消费税抵扣比例将由现行的全额抵扣(100%)下调至50-60%区间。在此背景下,以进口燃料油为原料生产汽柴油的地炼企业或将面临双重成本压力。据钢联数据,2025年以来,山东独立炼厂产能利用率已降至48%左右。我们认为,伴随燃料油等相关政策的推出,行业边际产能或将逐步退出,产品盈利水平也有望随之得到逐步修复。

搜索